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華”,這是在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《詩經(jīng)》中描寫桃花的經(jīng)典名句。詩中用極其精簡的文字寫出春天桃樹枝葉繁茂、挑花絢麗鮮艷的美景,相信讀過這首詩的人都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盼望著,盼望著,學(xué)校實驗樓前和教學(xué)樓東側(cè)小花園里的桃花終于在暖風(fēng)吹拂的三月下旬絢麗開放了,在春日暖陽的照射下,顯得格外艷麗。當(dāng)?shù)谝豢|春風(fēng)還沒有吹拂大地的時候,在光禿禿的桃樹枝頭還只有綠豆大小的芽苞,在細細春雨的滋潤下,桃樹的枝條開始變得柔軟,花蕾像浸在水中的花生,一天天長大,越來越鼓鼓囊囊,尖上的一點點緋紅,好似一個嘟著小嘴的調(diào)皮姑娘。在三月春風(fēng)的吹拂下,漸漸長大的花苞終于撐不住,略微羞澀地綻開了笑臉,仿佛里面盛滿幸福的漿液。
隨著天氣的轉(zhuǎn)暖,滿枝桃花競相綻放了,花開滿樹,簡直就是一片紅色的云霞。走近細看,有的花骨朵兒還帶著稚嫩的青澀,那半開的花苞好像是回眸一笑的美麗少女,欲說還羞。最美麗的應(yīng)該是那一朵朵盛開的桃花:在花蕊的正中間是一簇密密實實的花蕊,頂著嫩黃花粉。五片花瓣呈五角星形打開,根部紫紅,越往外越淡,就像國畫漸次暈染得粉紅;ò瓯∪缦s翼,幾乎透得見光,細密紋理纖毫畢現(xiàn)。這時的桃樹還沒有長出葉子,只見滿樹都是紅彤彤的花朵,在花園里綠葉的映襯下,顯得格外惹眼。
桃樹是一種落葉喬木,一般高3至8米;樹冠寬廣而平展;樹皮暗紅褐色,老時粗糙呈鱗片狀。桃花單生,先于葉開放,直徑在3厘米左右;花期一般在3至4月,果實成熟期因品種而異,通常為每年的8至9月。中國是桃樹的故鄉(xiāng),近代中國考古學(xué)家在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中,發(fā)現(xiàn)了六七千年前的野生桃核。公元前十世紀(jì)左右,《詩經(jīng)·魏風(fēng)》中就有“園有桃,其實之淆”的句子,表明在遠古時期,黃河流域廣大地區(qū)都已遍植桃樹。公元前二世紀(jì)之后,中國人民培育的桃樹沿“絲綢之路”從甘肅、新疆經(jīng)由中亞向西傳播到波斯,再從那里引種到希臘、羅馬等世界各地。
中國人民對桃花有著深厚的感情,在詩詞歌賦中有很多寫桃花的句子。最為后人津津樂道的當(dāng)屬唐朝崔護的那首《題都城南莊》的詩。詩中寫道“去年今日此門中,人面桃花相映紅。人面不知何處去,桃花依舊笑春風(fēng)”,不但寫出桃花的嬌羞美麗,更隱含著一段令人感嘆的故事。另一位唐代詩人吳融的詩《桃花》“滿樹和嬌爛漫紅,萬枝丹彩灼春融。何當(dāng)結(jié)作千年實,將示人間造化工?”,更是寫出桃花的繁盛艷麗,熾烈嬌艷。在寫春天的美景中,桃花更是詩人筆下不可缺少的景物。宋朝詩人徐俯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詩作《春游湖》,詩中寫道:“雙飛燕子幾時回?夾岸桃花蘸水開。春雨斷橋人不渡,小舟撐出柳陰來”,你可以想像一下,在春風(fēng)浩蕩里,成雙成對的春燕在空中呢喃,一泓碧水緩緩東流,幾株桃花河邊盛開,那春天的美景怎能不令人沉醉?
如果要我選一種能代表春天的花,我一定投票給桃花。你看,春天花可賞,為多彩的季節(jié)貢獻一份美麗;夏天果可實,在炎熱的天氣里為人們提供一份可口的美食。做人,就如一株桃樹,無論何時,都能給他人帶去一縷春風(fēng)。